老話說“燕子常棲有德之家”。走進韋世仁的家門,你會發(fā)現(xiàn)他家屋檐下有7個大小不一的燕子窩。在1983年至2014年的30多年里,韋世仁克服重重困難,不放棄、不拋棄,一直義務贍養(yǎng)與自己毫無親緣關系的三位老人:韋澤林和韋萬龍、鄧旭芳夫婦,他把老人視為自己的親人,無時無刻地關心照顧,直至他們安然離世。
1.三十多歲不去闖世界 卻和三位老人組成一個“家”
韋澤林是韋世仁照料的第一位孤寡老人。1983年,擔任上林村高垌生產(chǎn)隊隊長的韋世仁得知膝下無子女的五保戶韋澤林老人生活已不能自理的消息,便主動請纓,承擔起了給韋澤林洗澡穿衣、端湯送水等護理工作。
當時30多歲的韋世仁,家中并不富裕,父母妻兒共7口人,僅靠自己的微薄收入維持家用。盡管如此,韋世仁依然挑起了贍養(yǎng)韋澤林老人的擔子!拔耶敃r還年輕,覺得年輕人多做一點是應該的,也沒有很多的心理顧慮,況且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村里的傳統(tǒng)!焙┖竦捻f世仁說。曾有人勸說韋世仁不要理會那么多“閑事”,也曾有人質疑他這樣做究竟圖個啥!斑@30年來,我除了多得一份五保戶責任田耕種外,其他物質利益是沒有的。”韋世仁說:“改革開放年代,我是想到外面闖世界的。但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關心他人是我的一份職責,我照顧老人付出精力的同時,也從中得到了安慰。”
上林村村民韋萬龍、鄧旭芳夫婦倆膝下無子,兩個女兒均在外地。兩位老人年過花甲無人照料,生活難免寒磣凌亂。1983年,韋世仁又義務承擔起照顧這兩位老人的責任。 平日里,韋世仁不僅要到村外做建筑工,還要忙活家務,耕種自己家的四畝地,韋世仁甚至還料理起了韋萬龍夫婦家的一畝三分地。他從來沒有因忙碌而疏忽對老人的照顧!白瞿嗨ひ膊桓疫x擇去遠的工地,都是挑離村近的,因為我要按時回來給老人做飯!表f世仁說。 眼看韋萬龍、鄧旭芳夫婦的泥磚房快倒了,為了方便照顧他們,韋世仁又自費建了兩層小平房,把韋萬龍、鄧旭芳接到新房和韋澤林居住。自此,這三位老人就和韋世仁的父母妻兒組成一個十人大家庭。
鄧旭芳老人體質比較弱,由于長期患病的關系,導致她漸漸失去了行動的能力,只能臥病在床。鄧旭芳是個愛干凈的老人,但是她又不好意思開口再多要求韋世仁為她做得更多。在韋世仁察覺了這一件事后,他便每天為鄧旭芳準備好換洗的衣服,負責幫她倒尿倒屎,韋世仁總是第一時間把排泄物清理掉,保證屋里的干凈整潔。
再后來,韋萬龍的身體也出了毛病,韋世仁的工作變得更加繁重,鄧旭芳老人一直需要吃藥打針,韋世仁每月按時請醫(yī)生來打針,自己親自熬好中藥,送到鄧旭芳床頭一勺一勺吹涼后喂她喝。
1995年,鄧旭芳病重去世。韋萬龍越發(fā)孤獨,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在2000年的時候,韋萬龍患病住院,需要一筆高額的費用,韋世仁四處籌錢借錢,希望幫助老人度過難關。“當時有很多人都私底下勸我放棄救治老人的想法,一來,老人的年事已高,能夠治愈的機率很低。二來,這一筆高額的費用對我一個務農(nóng)為生的人來說,負擔很重,我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表f世仁回憶說,“我沒有多想,我堅決不能放棄老人,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盡百分之一百的努力,當時我的家人都很理解我,支持我!惫Ψ虿回撚行娜耍瑲v時兩個月,醫(yī)療費一共花了14000元,其中韋世仁籌集了8000元,韋萬龍的兩個女兒共出6000元,韋萬龍終于得以康復出院。
韋萬龍出院后,韋世仁依舊料理好他的飲食起居,每天囑咐老人不要忘記吃藥,仍舊把老人居住的環(huán)境打掃得干干凈凈,保證老人的生活質量。為了償還醫(yī)藥費,韋世仁擠出更多的時間到白馬鎮(zhèn)打零工。
有一次,正在打工的韋世仁接到韋萬龍忽然病重的電話通知,他來不及向老板匯報便放下了手頭的工作,火速趕回老人的身邊,也因此丟了在白馬鎮(zhèn)的工作。自此以后,韋世仁就只在離韋萬龍不遠的地方找零活來做,隨時關注老人的病情,再也不遠離老人。
“我沒有兒女,要不是世仁的照顧,恐怕我早就走了,我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兒子!边@是韋澤林生前說過最多的話。1992年,韋澤林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韋世仁一手操辦了韋澤林的喪事。 在韋世仁的細心照料之下,韋萬龍頤養(yǎng)天年,2014年,韋萬龍安詳去世,享年94歲。
現(xiàn)如今,韋世仁也成為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體力各方面已經(jīng)大不如前,但是村里有人需要幫助,他仍然會第一時間去為別人排憂解難,村里人人都夸贊他是“活雷鋒”。他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要村里還有老人需要照料,他都會責無旁貸地去照顧,這是他做人的準則。 韋世仁曾經(jīng)說過:“我并沒覺得做了什么大事,照顧老人是我應該做的,我也時常教育我的兒女要多多孝敬身邊的老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何況我還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就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薄
|